當初開始看這本書,只是覺得好玩

在清朝末年的時代,拖著辮子的9-15歲的小朋友,遠度重洋到美國去

進入耶魯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唸書,還住在洋人家裡,那是怎樣的場景?

數千年的傳統中國,與至今猶存的美國名校,這是多麼大的衝突!

這些人竟然認識馬克吐溫,見過南北戰爭的英雄總統葛蘭特

多麼時空錯置的美感!

可是看到後來居然掉下眼淚來...趕快收起書,不敢再在火車上看了。

我看到推動者是如何對抗著龐大官僚體系,一來一回的公文,寫得振振有詞,每一篇都足以作為國文教材,但事實上就是兩個字....封閉,害怕改變,隨便給人扣上「變而從夷」的帽子,蓋個鐵路也要說是「震動皇稜」、「為敵縮地」,後來弄個火車來demo,但不是用蒸汽火車頭推動,是用太監拉的...買了戰艦,為慈禧太后運荔枝....

清朝末年,大家都知道的,國家腐敗,外敵入侵,割地賠款,都是早已知道的情節,但當我看到中法海戰、甲午戰爭,這些當年的留美幼童,當時正當青年的歸國學人,紛紛戰死,不是因為學藝不精,而是落後的戰艦不如人;但清廷依然愚昧昏庸,即使是百年後的我,讀了書都憤怒,當時智識已開的人又怎能不悲憤?

以前念歷史,只知道李鴻章是負責簽馬關條約的清朝封疆大吏,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他為國家做了多少事。不管是成立海軍、鋪設電報線、鋪設鐵路,都有他力抗守舊反對派的影子。李鴻章晚年回憶時也說,他辦了一輩子的事,練兵、海軍,都是紙糊的老虎,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?不過勉強塗飾,虛有其表,但這又豈是裱糊匠的錯?

官僚制度,自古即有,到21世紀的現在,我也還在其中上班。常嘆息公務員制度僵化,但再怎麼僵化,有清朝末年的陳腐嗎?首長身邊走狗的勢力,有皇帝旁得勢官員大嗎?容閎都可以努力十餘年,終於獲得曾國藩、左宗棠、李鴻章的支持,把小小幼童送到美國去,而我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under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